會議緣起
中華民國第三十四屆燃燒與能源學術研討會(34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 and Energy)是由中華民國燃燒學會(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of R.O.C.)所發起,每年舉辦一次之學術研討會,並同時舉行燃燒學會年會,過去均由國內各公私立大學院校輪流承辦,前幾年則為產學兩方共同承辦,藉此交流,拉近學術與產業的合作,如國立成功大學與中鋼公司共同承辦,舉辦地點為高雄中鋼公司,以及長庚大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會議地點為新竹工研院。前幾年度則再回到大學院校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承辦,去年度由國立中山大學承辦,今年將由崑山科技大學承辦,凝聚產官學研於燃燒與能源領域的合作關係,促進學術交流和技術提升。
會議目的
能源與人類的發展息息相關,燃燒技術在能源的轉換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隨著科技的演進,人類對於燃燒於能源的應用,由燃燒木材至煤炭,乃至燃燒石油與其提煉產物、天然氣等,應用的範圍包含家庭用的瓦斯、工廠生產之工業爐、飛機火箭與飛彈之推進器、汽車內燃機引擎、燃煤與天然氣發電廠...等,由此可以看出燃燒與人類的生活與發展息息相關,更是在能源與動力發展上所佔有的極重要地位。因此許多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致力發展高效能的燃燒暨能源轉換技術, 以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如化石燃料、天然氣、煤炭等藉由燃燒轉換為熱、功與電,並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與污染。此外,新興潔淨能源的開發,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發展節能技術,以降低用電量進而減少燃煤發電所造成的汙染,皆是重要的議題。
自 1973 與 1979 年發生第一次與第二次能源危機後,各國已將能源的開發及有效管理做為其工業發展的重要項目,其中燃燒科技的應用及改善,則為達成上述目標的重要方法。然而台灣的能源資源極度缺乏,高度仰賴化石燃料的進口,以2016 年為例,台灣能源總供給中,進口能源即占近 98%,且多以燃燒方式的應用為主,其占比約 85%。而其所衍生的諸多汙染問題中又以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由於空氣汙染所造成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現象,人們對污染負面效應漸漸地覺醒,加速了排放物控制和計量技術的發展,特別是 2015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1 屆締約國會議已通過的「巴黎協定」,對各國造成強烈壓力。因此, 在能源短缺及環境污染兩大壓力下,如何提升燃燒效率、發展替代能源與再生能源、改善污染防治技術,以確保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與社會公平的均衡發展,成為燃燒與能源科技研究與發展的重要課題。
中華民國燃燒學會(以下簡稱本會),係以促進燃燒與能源之研究和應用為宗旨的學術團體,並以提昇我國燃燒與能源科技水準為目標,崇尚學術研究並擴展工業應用。本會同時為代表我國參與國際燃燒總會(The Combustion Institute)的分會代表,並積極舉辦並參與有關燃燒與能源方面的國內外活動,促進我國燃燒相關科技之研究及發展,並擴展應用到工業界,尤其在機械、化工、土木、防災、環工污染防治、航太推進、防火與消防等等方面,都與燃燒應用息息相關。尤其在機械、化工、土木、防災、環工污染防治、航太推進、防火與消防等等方面。過去20多年來,本會積極舉辦並參與有關燃燒與能源方面之國內外活動,除於 2009年主辦亞太國際燃燒研討會(ASPACC),2013 年國際爆炸與反應系統動力研討會(ICDERS),也於 2015 年主辦國際霧化與噴霧研討會(ICLASS),並於2023再次主辦亞太國際燃燒研討會(ASPACC),皆為國際間該領域最重要的會議,以提昇我國於國際燃燒界之知名度及學術地位為本會之主要的使命。
自中華民國燃燒學會成立以來所舉辦的全國性燃燒與能源學術研討會,其目的在提供國內燃燒與能源科技之學者專家相互連繫、溝通與交流之機會,除學術論文發表,分享研究成果與實務心得外,也藉由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專家,引進各項新思維與新技術。本次(2024年)中華民國燃燒學會第 34 屆燃燒與能源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將由崑山科技大學主辦,由崑山科技大學工學院、綠能科技研究中心和機械工程系(所)舉辦,藉由理論與實務的探討,達成學術交流與產學合作之目的,結合產官學研的力量,提昇國內燃燒與能源研究的競爭力。